5位交通人共话大变化
飞跑起来的70年
本报北京7月5日电 (记者刘志强、丁怡婷)重大工程“指挥长”、农村公路养护“段长”、公交车“车长”、执法船“船长”、搜救飞行队“机长”……7月5日,5位来自基层一线的“交通长”亮相国新办中外记者见面会,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。
作为重大工程指挥长,深中通道项目总工程师宋神友对我国桥梁建设的进程可谓了如指掌。目前世界跨径排名前十的各类型桥梁中,我国均占据一半以上。“可以自豪地说,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桥梁大国,并向桥梁强国迈进。”
身为农村公路养护段长,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公路养护管理段长曾云对道路深有感情:“党的十八大以来,江安县每年新改建和增加300公里左右农村公路,所有的乡镇和建制村都通了硬化路,带动了经济发展。”
常洪霞,北京公交集团1路公交车驾驶员,提起这些年北京公交发展,可是门儿清。从依赖进口、卡车改装,到实现国产、领先国际,车辆越来越好。从以前不出“二环”,到现在长途公交化、直通京津冀,线路越来越多。“我每天行驶在长安街上,感受着祖国的繁荣富强。”
作为一名执法船船长,交通部海事局“海巡01”轮船长姜龙对船的变化感受最为强烈:新中国成立初期,全国能用于水上监管的巡逻艇不足10艘,现在交通运输部直属的海事巡逻艇就有近900艘。
“从前,我国海上救援手段比较单一,只能通过船舶施救。通过十几年发展,我们先后建立了4支救援队,救助直升机从1架发展到了24架,救助基地也扩大到了8个。”交通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的搜救机长万秋雯介绍。